“青春力量”焕新非遗传承
刚刚过去的青春力量新春佳节,传统剪纸、焕新面人、非遗泥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各地春节活动增彩添色。传承
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。青春力量截至目前,焕新共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,非遗成为展示中国形象、传承传播中国声音的青春力量重要内容。让非遗“活下来”“火起来”,焕新离不开非遗传承人以及从业者的非遗坚守、传承和创新。传承
近年来,青春力量越来越多的焕新“90后”“00后”年轻人苦学技艺,成为非遗传承人,非遗他们用双手和智慧,让非遗焕发出新光彩。他们在坚守传统技艺的同时,通过独特的创意与巧思,让老技艺更加贴近生活。例如,彩陶等“老物件儿”在青年非遗传承人的设计下,成为大众喜爱的艺术“潮玩”;非遗创作搭上文创、直播“快车”,在网络上频频“出圈”……
《“十四五”文化发展规划》明确提出,加强非遗传承人群培养。当前,社会各界正积极营造鼓励非遗等传统文化创新的良好氛围,并通过健全非遗人才成长培养机制,让非遗人才发展有平台有舞台。
做好非遗传承,任重道远。如何守住初心、顺应时代、敢于创新,让手工技艺传承下去并绽放光彩,值得思考和探索。
顺应时代,敢于创新。非遗的保护传承,重在融入现代生活、展现当代价值。对于青年非遗传承人来说,把传统技艺和新时代的生活审美结合起来,需要做出更多适合当下生活场景的创新。但创新亦要守正,要坚守其本味,不可华而不实。此外,还需要具备“互联网+”思维,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提升改造和广泛传播传统技艺,让其更加贴近生活,从小圈子逐步走向大市场。
执着专注,苦练技艺。非遗之所以珍贵,不仅源于其所传递出的历史厚重感,而且源于精妙的技艺、高超的水平。要掌握甚至精通一门传统技艺不可能一蹴而就,拼的是日积月累、勤学苦练。须怀有敬畏之心、耐得住寂寞,埋头虚心学习、苦练过硬本领,以“工匠精神”要求自己,用精湛的技艺传承非遗之美。
传承文化,发扬光大。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。青年非遗传承人应该多了解一些中国传统文化,传承好以非遗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向世界积极传播中国独特的文化资源,让非遗绽放更绚丽的光彩。
(责任编辑:知识)
- 巴菲特大出手! 伯克希尔哈撒韦增持日本五家贸易公司股份至6%以上
- 一场清华校友间的暗战:“芯片首富”韦尔股份增资40亿,欲鲸吞北京君正?
- 美国汽油平均价格进入“5时代” 短期内或进一步飙升
- 补协议补会面 股权投资机构抢抓上海复工时间窗口
- 东亚银行11月23日斥资174.96万港元回购20.74万股
- 美国LNG工厂爆炸后停产,欧洲天然气期货价飙涨
- 美国宣布新一轮对台军售,外交部:坚决反对,强烈谴责
- 重磅!国常会稳经济部署释放政策效应,资本市场力推四方面措施落地生效
- 北京增发6批次绿色节能消费券 每周同一线上平台可领1500元
- 比尔·盖茨批特朗普:事到如今,“只能说我们交了好运”
- 齐鲁银行:持股5%以上股东及部分董监高拟增持不低于5420.64万元股份
- 7.8 | 行业形象宣传短片之三:“幸福是什么样子的呢”
- 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:天津、浙江、福建分别举行“中国这十年”主题新闻发布会
- 联合国报告:世界面临21世纪以来最严重的生活成本危机